中考复习古文课内阅读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5/11 10:3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个阅读,9639个字。
古文阅读分析
河南省泌阳县徐永起
本资料古文均为课内文章,因此文章没有打出。
(一)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泫华西亭……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乎始。
1、 解释文中词语
缘:    遨:     类:      万化:
2、 文中以所见之远写西山之高的总括之笔是哪句话?

3、 本文有叙述,有描写,有抒情。根据表达的需要,语句或长或短,或偶或散,或眄钩连。结合上下文,说说“悠悠乎与颢气俱面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句话的特点。

4、 本文与《小石潭记》作于同一年,所写的都是       的景物。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      本文则偏重于       。
5、 这段文字写了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写宴欢之乐,写与自然融合,表露作者什么情怀?

6、 用恰当的动词代替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遂命仆过(   )湘江,缘(   )缘溪,斫(   )榛莽,焚(   )茅筏,穷(   )山之高而止。
7、 请用一个成语代替“斫榛莽,焚茅筏”         
8、 对本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文中后,西山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
B、 文段具体描写西山自然景物,语言清丽,笔法传神,把整个西山“怪特”写得淋漓尽致。
C、 对西山描绘采用自上望下,把山的高大幽深,山之高仿佛与天连为一体,写得活灵活现。
D、 作者写景,将主观感受融入景物中,情景交融相亲,物我交融。
(二)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南村群童……归来倚仗自叹息。(3)倾顷风定云墨色……长夜沾湿何由彻!(4)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在空白处填写原句。
2、 第一节的韵脚是:           
3、 “八月秋高风怒号”一句中“怒”用得好,试简评。
(三)
天时不如地利……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句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池:池非深也  园林池沼宽畅      B、兵: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
C、者: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D、之: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
2、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停顿的地方。
(四)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罹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在空白处填出原句。
(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徒有羡鱼情。
1、诗的前四句是     状写了洞庭湖浩渺宏伟的景象,后四句是借景抒情,委婉储蓄地
(六)
《乙亥杂诗》
1、此诗一二句写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诗人    (每空限填一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