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三部分,23道题,约5150个字。
2005年初中毕业会考模拟试卷
语 文(三)
岳阳县教研室 易 均
考生注意:本卷共三部分,满分12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评人
一部分:按要求答题(共12分)
1、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①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的《秋词》通过“ ”的描述,写出了秋天明艳美丽的景致,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一句“ ”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②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留下真城勉励友人的千古名句“ ,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 , 。”
③宋朝人写诗往往蕴含哲理,引人思考。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朱熹的《观书有感》、陆游的《游山西村》,者体现出这一特点。请从上述作品中任选两篇,写出其中蕴含哲理、引人思考的诗句:“ , ” 、“ , ”
2、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树影、笛声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幅画面。(50字以内)(4分)
3、赏析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3分)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描绘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衣服的动人情景,表现了 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子女要 的炽热情怀。诗中的“ ”后来成为母爱的代名词。
二部分: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共55分)
(一)(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二)学问与智慧(8分)
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兀(WÙ)兀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
(三)(18分)
兰 草
小时侯,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字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
(四)(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五)(10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
三部分:作文(共50分)
23、家,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充满了爱的世界,是一个永远温馨而动人的话题------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杯香茶;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甚至在神奇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