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桐乡第六中学 吴晓华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双翼(yì) 纤(qiòn)细 孵(fū)化 萌(méng)生
B.晨曦(xī) 鳜(guì)鱼 隽(jùn)妙 呻吟(yín)
C.黝(yòu)黑 安巢(cháo) 蕴(yùn)藉 房檐(yán)
D.恻(cè)隐 粘(nián)着 残骸(hái) 盎(àng)然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栩栩如生 艰苦卓越 手不释卷 随声附合
B.平庸烦锁 动人心魄 不辞辛苦 自出心裁
C.毫厘不爽 置之肚外 神采奕奕 人声鼎沸
D.枯燥无味 幼稚可笑 坎坷不平 家喻户晓
3.关于破折号的用法,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由状写海鸭的叫声突转到对海鸭评论,表明作者的鄙夷。)
B.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两个破折号相当于括号,表解释说明。)
C.——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引用海燕大声疾呼之语,兼强调其极度兴奋欢快之情。)
D.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第一个补充说明“敏感”,第二个强调“遮不住的”。)
4.语句不连贯的一项是( )
A.奶奶爱做饼,我爱吃饼,我们一家人都爱吃奶奶做的春饼,奶奶进城来第一顿饭就给我们做饼吃。
B.两个多月前,我在上学的路上出了车祸,被确诊为大腿粉碎性骨折,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C.我没有自己的房间,没有漂亮的毛衣、牛仔裤,没有钱去买雪糕……但是我有一个慈爱的母亲,我就有了一份独特的幸福。
D.小陈医生一下班,就回到宿舍,尽情地吸吮着医学书上的甘露,一头钻进书丛中去。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能应付自如。
B.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
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均是折使句。
B.记叙、说明、议论是写作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C.郑振择的《海燕》是作者在旅欧途中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故乡的思念之情。
D.语言连贯顺畅是表达的基本要求之一。语言连贯,要求句子上下紧密衔接,意义前后连贯。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B.经过技术改造,产品的成本下降了二倍。
C.噪声也是一种环境污染,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应该处以罚款。
D.一段时间的锻炼,使我提高了身体素质。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题“春天的脚步”用的是比拟的修辞方法,实际上要表现的是中国四化建设事业在阔步前进。
B.两篇《海燕》、两篇《蜘蛛》都是同一题目。同 一题材,而从不同的角度构思,写出不同的文章,两篇《春天的脚步》虽题目一样,取材、构思却完全不同。
C.叶林的《春天的脚步》以春回大地后祖国的发展变化为题材,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D.廖汉生的《春天的脚步》写弟弟弃学“捞世界’,因无知识而被外商解雇,最终觉醒上电大,反映了在改革开放年代里,学习科学技术已成为青年们的自觉要求。
9.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题目。
班会课上,班长郑重其事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足”字旁,又在右边添了一个“隹”字,然后转过身问:“谁认识这个字?”“duī—”“zhuī—”“根本没这个字!”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难怪大家不认识,”班长说,“这是我造的字,它读作‘tuī—’,是咱们班专用的‘推门’的‘推’字。今天的班会就请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① 这次班会要讨论的问题是
② 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