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人本合一
前不久,听了几堂讲授《珍珠鸟》的课,其中有一堂课是这样讲的:读了本文,你觉得写得怎么样?你受到了哪些启迪?学生读完文章后,便举手回答,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从文章中找到这样一句话来谈“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也有学生从“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角度去谈,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放手让学生谈谈“你与某类动物的关系”?结果一堂课就在学生滔滔不绝的讲述中结束了,到最后老师歌唱一曲“爱的奉献”结束了该课。听完该课,总觉得还有些欠妥?这是思想课?还是语文课?语文课固然强调思想,也还有语文所特有的东西——语言文字训练。如单纯强调思想教育,学生上思想政治课不就得了?何必去读那隐晦的文学作品,去发现那隐匿于字里行间的思想,那岂不是更容易吗?这样类似的语文教学又何止一例?有人在教《斑羚飞渡》时挖掘出了老斑羚的牺牲精神,就此大谈特谈,让学生谈动物,谈人类,似乎精神、思想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有的甚至游离于文本之外,谈些有失偏颇的话。其实,语文课就不同于思想课,虽然学生应弄懂作者的思想意图,但更应强调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文章结构、章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工具性就是让学生能学会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人文性就是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达到能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独立思考。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能学会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独特思考与感悟。因此,我认为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文本,即重视思想,也重视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