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国宝——大熊猫
江苏省盐城市一中 张 丽
[学习目标]
一、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以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二 、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体会生动描写对说明事物的作用
三、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自主学习]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是,由于人类恣意破坏动物的生态环境,肆意捕杀野生动物,许多珍奇动物已濒临灭绝的地步,像顶鹤、朱鹮、大熊猫等。相信你读完《国宝——大熊猫》一文后,会更多地了解大熊猫的知识以及它的生存状态,进而激发自己保护动物的意识。
课文题目是“国宝——大熊猫”,大熊猫怎么会被称为“国宝”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的?
[要点精析]
1.课文题为“国宝——大熊猫”,请认真研读课文,说说为什么称大熊猫是国宝?
这是一道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题目,题目要求我们“认真研读”,已提醒我们要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注意关键句,然后才能正确作答。一是持有珍贵,二是形态可爱,三是数量稀少,四是有“活化石”之称。
2.课文是怎样条理清晰地从多方面介绍国宝大熊猫的?
说明文最忌“言而无序”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要做到言而有序,才能清楚地说明对象的特征,使人明白易懂。每一事物本身都具有它固有的条理性,说明顺序应当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及说明的目的来安排。这也是我们分析说明顺序的依据。另外,把握了说明顺序也就基本把握了说明的结构,基本把握了说明的条理与层次。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的。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的。课文先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生动习性、数量称稀少、有“活化石”之称几方面来说明它的珍贵的原因。
3.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是怎样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的?
课文为了增强说明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一是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生动传神地描写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出它可爱、机警的特点;二是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大熊猫“体态可爱”的特征;三是文章还结合有关内容穿插了一些大熊猫的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课程资源]
1、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家。他的中篇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学作品评选一等奖。后以写作报告文学为主,并作传记《张春桥浮沉录》、《陈迫达其人》等。
2、《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关熊猫的介绍
熊猫:哺乳动物,体长4—5尺,形状像熊,尾短,通常头、胸、腹、背、臂白色,四肢两耳,眼圈褐黑色,毛粗而厚,性耐寒。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高山中,吃竹叶,竹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贵动物。也叫熊猫、大熊猫、夫猫熊。
3、一只人工繁殖的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