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的泉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9 17:4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的泉源
皖太和县第一中学 刘思群(liusiqun)
相传郑板桥为练出一手好书法,苦苦临摹前人字帖,甚至晚上睡觉时也不忘以手代笔,“挥毫泼墨”。一次,他在被子上画来画去,竟不知不觉画到他妻子身上。妻子抱怨他说:“人各有体,你体还你体,你这是干什么?”郑板桥听了,猛然醒悟:不能一味模仿前人,应该有所创造,有所革新,体现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一番苦功,他终自成体系,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妻子一句不经意的话,使郑板桥受到启发,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取得了极大成功。
比起名人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活启示,多数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生活太过平淡,太过乏味,似平静的湖面泛不起一丝涟漪,哪里会触及灵魂的深处,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试想,到旅馆住宿不平常吗?凌晨起来,看到花开依旧,不也太过平淡了吗?但川端康成从中受到启示: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他的名篇《花未眠》即是从最平常的生活中吸取营养,妙手偶得这心灵的结晶。推而广之,对人生、对社会也是这样。面对客观世界,你是否认真观察过,仔细品味过,用心灵感悟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底蕴,笔端倾泄出震撼人心的杰作。请记住,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它不仅为作文提供事实材料,也催发情感和认识。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又是高于生活的艺术结晶,体现着作者的主观情思。生活的体验越深,情感越强烈,认识越深刻,作文就越有深度,越能充满着鲜活的灵性。
从生活中吸取生活的源泉,就是要对生活进行观察、感受、体悟、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联想、想象,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谋篇布局。
一、启示于自然。大自然是万物之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是写作取之不尽的素材。小至花鸟虫鱼,大至山川河流,一木一石足以陶其情,一虫一草足以冶其性。刘勰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钟嵘也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品序》)。世间万物使人为之动情,经历“心物交融”的形象思维过程,激发灵感,唤起作者的生活体悟,情动于中,才铸成不朽佳作。杨朔从小小的蜜蜂身上感受到“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的奉献精神(《荔枝蜜》)。张晓风从靠纤维传播种子的絮状物感悟到生命的震撼、生命传播的神圣(《敬畏生命》)。史铁生从荒芜冷落的地坛,寻求到自己心灵上的共鸣,激发了生活的勇气(《我与地坛》)……这些不都是极好的例子,为我们重新感悟生活以极好的启迪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