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9 16:0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孙权劝学》教案
真实名:沈华
单位名: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澜中学部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3)积累和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1)运用各种方式认读课文。(2)理解文意,体会揣摩人物的语气,想像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2)孙权和吕蒙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表演法、质疑法、竞赛法。
课前准备:阅读课文,查古汉语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课文导入
学生朗读培根的《论求知》中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在这句话中阐明了求知对于人的重要意义。今天我们走进三国,回顾历史,古人是如何来论述“开卷有益”的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板书标题)

二、 作家作品回顾
本文的作家和作者又是谁呢?学生回答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后,让学生默读。
1、 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注释1,默读完毕:
2、 出示作家作品需掌握的知识点。《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和史学家。(完成认知目标(1))

三、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了解本文的作家和作品后,我们正式进入课文。1、大家先静心地听课文录音,听的过程要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同时用笔圈画出疑难字词和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出示要求1、2)
2、听完录音,小组讨论各自的疑难问题,同时提出讨论要求:借助注释梳理文句,通过工具书理顺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句;(讨论之前出示其余要求);
3、参与学生讨论,授之以方法,质疑学生;
4、讨论结束,教师出示课文重要文言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提问学生          
注音:
卿(   )涉(  ) 邪(   ) 孰(   )更(   )遂(   )
解释加点的词(或成语):
1、辞以军中多物:       2、自以为大有所益:
3、但当涉猎:     4、孤岂欲:    5、见往事耳:
6、孰若孤:        7、肃遂拜母别:
8、谓吕蒙: 9、就学: 10、何见事:11、吴下阿蒙:12、刮目相待(看):13见事
古今异义:
1、博士2、往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