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题词 东台市许河中学 朱兆贵 ……………………( 1 )
2、崔玉日记选•序 东台市教育局教研室 程韶荣 …… (2-3)
3、崔玉日记选(一) ………………………………………(4-23)
4、座位 ………………………………………………… ( 24 )
5、感受寂寞 ……………………………………………… ( 25 )
6、崔玉日记选(二)………………………………………(26-33)
7、崔玉谈日记 ………………………………………… (34-35)
8、后记 ……………………………………………… ( 36 )
祝愿崔玉同学
在发现的殿堂里茁
壮成长,早日成为
写作百花园中的佼佼者!
朱兆贵
2003.12
崔玉日记选•序
叩响“发现”的二重门
读初三了,还写日记吗?正当有些同学与日记“拜拜”的时候,崔玉同学欣喜而又自信地摊开了心爱的日记册。她,终于抓住了一个新的机遇——
如果说初一、初二这两年重在练习如何发现生活,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这是否可称为“第一重门” ;到了初三,正是学会如何发现情感和理趣的黄金时段。崔玉同学写下的《再回首……》、《绿色的童年》、《学习之乐》等篇将少女时代的情愫从容流淌在日记之中,《随感》、《捕捉幸福》等则更多一些理性的色泽,我在品读这些日记时自然想起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温馨》(见《读者》2003年20期)来,许多我们都曾亲历过的生活,一经他们点化之后顿觉妙趣横生。
也许,初三的学习太紧张,太辛苦了,崔玉同学还有那份激情,写下了《我们关注“非典” 》、写《“神舟5号” 升天之后》,她的心是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她还有几份雅兴,写下了《我是一只狗》(系列日记)这样的“另类”日记,这是不是寻求“放松”的妙法:来一点想像,做一做思维体操,获得某种精神快慰。她的日记不只思辩味较浓,还富有童趣,例如《当代的清晨》是这么写月亮的:
“那圆圆的月亮还像小孩子撒娇似的,徘徊着不肯离去,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仿佛能进入另一个神奇的世界。正准备看着另一边的白云,但在那一刹那,月亮竟像少女似的藏进云朵,幸亏我多看了她几眼,不然,她恐怕会生气。”
小作者完全陶醉在与月亮的依依惜别之中,我也仿佛被她带入了那个充满幻想的童话天国。
崔玉同学是幸运的,她是承受“发现法”①雨露滋润过的。我们期待着她在“二重门”里收获许多许多新鲜的发现。
程韶荣
2003.11.12于金海湾
①“发现式”作文教学实验课题,系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许河中学为实验学校。
2002年2月5日 星期二 天气晴
写作动机: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领略冬天田野独有的风韵。
美丽的冬野
冬姑娘又要回到自己的国度去了,我——一个垂青于她的小女孩,也有点留连,毕竟我们是朋友嘛。于是,我骑上车,带上日记本,来到冬姑娘的卧室——冬野上。
因为这时太阳并未完全升起,所以田野上的大部分景色仍笼罩在一片黯淡、幽黄之中,万物好似披上了一条柔软的毛毯,仍在熟睡之中,鸟儿们尽情鸣叫的声音似乎也成了生灵呼吸的声响。我挺爱护这些越冬的“生灵”,便压抑住自己一时高昂的情绪,静静地观赏、陶醉。
车被推到碧绿的油菜田边。瞧,油菜们一个个都挺直了腰枝,就像一个个玉立的小姑娘似的,她们每个人都扎了两个绿油油的小辫子。“辫子”周围镶嵌了一颗颗晶莹、透明的钻石,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美丽。它们一群群、一排排、一片片地在田野上栖息,蓄贮着养料,等待来年的丰收。那种精神:忘我、默默无闻、自然的美丽……
旁边,就是小麦田。目之所及,哪儿都是绿的,小麦们的头顶上正顶着一个晶莹、光彩夺目的宝冠,但更确切地说,它们的头顶上滚动着一粒粒珍珠。它们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向上跳着,于是一簇簇,一列列,便都成了麦子的世界!呵,小生命真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