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教学新理念的几点思考
真实单位名: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真实的姓名:王秀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这一阅读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高度重视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
一、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等,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行构建文本的意义,而不是由教师分析它的意义。许多名师在这方面为我们做了示范。2001年6月,我曾有幸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讲的《从三到万》,钱老师就特别重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采用“学生同文本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从文本的小故事中理解文本的意义,让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的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对话”,真正做到了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把语文课本当作了读本,而不仅仅是教本。2002年10月,新课改观摩课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更是重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整堂课窦老师没有讲解分析,只是引导学生重点朗读《朋友》中的三名话,即:“但,茫茫人海,……”、“但,刑车上达蒙……”、“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并具体地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认识,学生始终是对话的中心,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从名师的讲课中,我真正感受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应该把课堂阵地还给学生,把阅读机会留给学生,才能充分地挖掘他们的阅读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