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南京市中考仿真试题(一)
初 三 语 文 试 卷
成绩_____
第一部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7′)
1. 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分别是(2′)
① A. 贿赂(lù) B. 拮据(jié) C. 和面(huó) D. 脑髓(suí) ( )
② A. 剔牙(tī) B. 踉跄(liàng) C. 给予(gěi) D. 逼供(gòng)( )
2.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4′)
慷慨激昂 不能自已 逾越天堑 克不容缓 相辅相承
拍案而起 故弄玄虚 错落有至 雍容典雅 混然一体
错别字
订 正
3. 名言佳句填空(任选三句,每句错、漏、添一字,该句不得分)(3′)
①____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② 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 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
⑤ 海阔从鱼跃,________________。
4. 课文内容填空(每句错、漏、添一字,该句不给分)(2′)
①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告先帝之灵。
②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A.《我的叔叔于勒》这篇短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于勒“挥霍家产——经商发财
—破产穷困”的命运变化,作者写出了菲利普夫妇因此产生的对于勒的态度
变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竞选州长》中“我”将香蕉园和袋鼠这两种完全不相干的事物相提并论,
是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讽刺,渲染了“我”根本不知道香蕉园这回事,突出对
方完全是在造谣和诬蔑。
C.《“友邦惊诧”论》一文中,鲁迅在引出敌论后,连写三个“不惊诧”和一个“惊诧”,通过对比揭露了“友邦人士”的险恶用心,指出他们其实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主子和后台,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D.《陈涉世家》一文中司马迁用了“苟富贵,无相忘”短短一语,就表现了陈涉要求摆脱被压迫剥削的地位,不甘于安贫守命的反抗精神,这也是陈涉后来发动起义的思想基础。
6. 修改病句,写在横线上(不能改变原意)(4′)
① 这次全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真没想到小胖会获得一等奖,并且过五关斩六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它的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23′)
(一)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A. 天下苦秦久矣。( ) B. 扶苏以数谏故( )
C. 为天下唱( ) C. 吴广以为然( )
8.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B. 臣是以无请也
C. 策之不以其道 D. 以刀劈狼首
9. 翻译句子。(2′)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