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艺术审美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2 9:5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艺术审美
                         苏州九中 韩寒东
要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凡是没有艺术介入的地方,我们就不能正确地称之为教育。
                                 ——艾德勒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斯多惠
  中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如果从甲骨文、钟鼎文的商代算起,已有三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我们可以期待的应该是一个果实盈盈的丰饶的季节。然而现实的发展却和所有关心语文、系怀教育的人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所搜寻来的信息多是厚重的压抑和灰色的叹息。《误尽苍生是语文》、《语文教育忧思录》、《杞人忧师》、《审视中国语文教育》……不经意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已陷入一片悲声。这些“口诛笔伐”的文字读来是颇令人心下惶然的。
   语文——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智慧与文明的语言——本应是最能诠释教育的快乐本质的学科。但今天我们所收获的却是令人凄楚、汗颜的否定与责问。语文教学所步入的尴尬境地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点什么。
   枯燥与乏味不是现代教育的属性,更不应该附着在以给人无限情思的语言文字为母体的语文教学上。试想,一本仅三百余首诗歌的可以“兴、观、群、怨”的《诗经》就该给人多少艺术的遐思!
   谈及美,提到艺术,人们容易想起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天鹅湖》的舞步飞扬、贝多芬的激昂、肖邦的流畅……是的,这些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都有使人迷情其中、欣然忘忧的永恒的魅力。但文学呢?毋庸置疑,它也是艺术的一种。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象,它的美却被人们忽略、遗忘了。在传统教学中,我们的古文阅读一味讲求“读书百遍”。现代文阅读则往往以“割裂为美”,把各类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囚拘于背景、段意、中心思想的肢解中,破坏了文章的血脉灌注的有机整体,使我们的阅读陷入机械化、模式化的乏味中。不能深入文章的内在生命,感知作者苦心建构的艺术世界。
   在这里,我们将要讨论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系统中最具文化价值和精神意蕴的环节,对其进行积极的追问和探寻,是我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发掘阅读对象的艺术美,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应该是我们阅读教学中孜孜以求的境界。我们的先哲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乐在其中”,流连怡情于课堂,才是施教的成功所在。要达到这种境界,艺术审美就应该是阅读教学中一以贯之的原则。也是美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这里所讨论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艺术审美就是按照美的规律,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阅读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情感,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准则,提高审美的素质和能力。
   我们的语文课实质上应该是一种精神漫游。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文艺对话录》中说:“让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丽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的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采取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的从小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艺术审美能够使学生对阅读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诱发学生自觉地探索语文的未知领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审美魅力和审美价值的教育形式、教育过程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产生不由自主的愉悦情绪,乐此不疲的进入学习的过程,甚至将认知过程本身也作为一种快乐活动,并由此更自由、自觉地获取认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