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说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新课标课文第二册(下)第四单元第二课。本文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根据《新课标》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影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的感人的情境和想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确定本文教学目标:
1.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 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确定本文教学重难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教材处理: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二、说教法、学法: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采用导读法教学。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变“烦琐”为“简易”。
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感受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2.教学手段
(1)、用多媒体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一方面可以提高课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相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播放课文录音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喜不喜欢“播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一一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