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云浮市云城区都骑中学 李曜铭
什么是创新能力?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任凭想象、大胆构思的能力。它不仅表现为思维能力,也表现为实践能力。目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已成世界性教育现代化的主流。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过去,人们常把“惟命是从”视为优秀品质,而把那些敢于质疑、提不同意见者视为不守纪律或不尊敬老师的行为加以批评。再有,只是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是否为才,因此,许多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既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使我国发展速度缓慢,比不上别的一些国家。
如今,我们已跨入 21世纪,新世纪国与国之间、科技之间、各行业之间都竞争非常激烈。其各种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时代需要创新人才,早在 20世纪末,教育部长陈至立在谈到面向 21世纪的教育时,将“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今后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我国还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激发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也是人们立足于新世纪的根基。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目前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培养兴趣 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的动机。任何一种创造都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离不开对某种事业的浓厚兴趣。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若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地去探索、思考该事物的奥秘,寻找问题的新答案,哪怕遇上再大的困难也不怕,直至最后胜利。反之,若无兴趣,勉强去做,就会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坚韧的毅力,当一旦遇上困难就会心灰意冷而自暴自弃。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若失去了兴趣,上课就不可能专心听讲,无心思索,就不可能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从教材的适当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善于用启发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提问,难度要适当,既不能一看则明,也不能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也答不出。不然,会丧失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2、勇于质疑 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新课标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提倡敢于质疑、乐于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勇于质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以利于学生灵活、主动、创造性地去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问题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积极的思考,就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会提问,解决问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⑴、根据课文题目,引导学生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