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教 版 八 年 级 下 册 语 文
8、《短文两篇》——《日》、《月》
上杭中学 张月华
教学设想
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精妙所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2、进一步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积累有关日月的诗句。
3、提高学生文学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能大胆且清楚地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悟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1、教法:启发式、点拨式、诱导式、采用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
2、学法:a、认真阅读原文,同时广泛阅读与本文有关的文章,扩大阅读面。
b、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c、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及质疑。
d、比较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2、了解巴金的生平、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正音、解词:1、注音并解释:旸 姮 皓 浸 撮
2、注意:娥、蛾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1、标题飞入,由日、月 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
2、走近巴金、介绍写作背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a、教师范读《日》片断,再作简要指导。
b、学生自由读《日》。
c、指名朗读《日》(《月》的朗读当作课外作业)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
1、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感悟和鉴赏作品。
幻灯片打出字幕:用下列句式说话:(1)、 “这是一篇写……的文章”。(概括课文内容。)(2)、 “我觉得……”。(从文章语言、修辞、结构等方面说一句鉴赏的话)
三、交流批注、探究问题、质疑问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