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1.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品评重点语句,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诗意感悟。
2.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 导入
谈谈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内容、大概、样子,为什么我们有很多同学都会忘了第一本书,而作者却对自己的第一本书记忆犹新呢?)那么就让我们步入课文一起看看作者的第一本书。
二、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文章给你的整体印象怎样?
有趣、充满着感情,又有着苦难。
找出文章中有趣的事情:人与狗的情趣;父亲关爱地询问我的考试成绩;祖母的幽默;父亲为我们补书;我和小伙伴共用一本书;老师看在父亲面子上对我得轻罚等等。
苦难:生活的贫困,学习条件的恶劣,小伙伴的辍学。
找出文章中表现的情感:文章充满了父子情、友情、师生情。
品读表现父亲对我关爱的句子。(找出描写父亲动作、神态的句子加以品味)
小结:作者的生活既有乐趣、情趣也有苦趣。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并且最重要的是生活中始终贯穿真挚的情感。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三、研读探究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 实义:半本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
虚义:一段亦苦亦乐的人生经历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本义、语境义。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