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ppt22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八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mp3
  • 资源大小: 16.2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0/27 20:59:1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41张,分三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第二课时:感受父疼子,感受子爱父,精读品析精彩片段;第三课时:拓展迁移。有配套教案约3900字。

  《背影》教案
  庐丰民族中学曾传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朴实的语言风格。
  4、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时1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播放《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散文集《背影》,都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名篇。写于1925年10月,是作者追忆8年前的事。1917年冬,作者的祖母死了,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也被解聘了。父亲没有积蓄,还欠了五百元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便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家奔丧。回扬州后,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本文所写的就是惜别的感人场面。
  三、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划线的字的读音。
  差使(     )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赋闲(       )     簌簌(    )   妥帖(     )   颓唐(      ) 琐屑(       )     蹒跚(      ) 
  踌躇(     ) 惦记(    )    举箸(      ) 迂腐(       )
 2、下列字词的意思你掌握了吗?
 奔丧狼藉赋闲颓唐蹒跚琐屑
  祸不单行  惨淡 变卖典质 踌躇 
  四、听读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
  1、这是一篇散文,它以背影为线索,表现父亲的 爱子之情。
  2、本文几次写到“背影”?各在什么地方?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四次背影。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这次写得最具体、最感人。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3、文章写了作者的几次流泪?为什么流泪?(①第二段,是因为悲伤:祖母死了;父亲失业了。②第六段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流下了感动之泪。③第六段,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流下了依恋之泪。④第七段,读父亲来信时,流下怀念之泪。)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追忆车站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其中:2、3段,交代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4、5段,叙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为写背影作铺垫。6段,描写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父子情深。
  ◎第三部分(7)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喟然长叹,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