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性质》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460字。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重点、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
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
3.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 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 纳]
由不 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 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极性键中的两个键合原子,一个呈正电性(δ+),另一个呈负电性(δ一)。
[板书]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极性键: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吸电子能力较强一方呈正电性(δ+),另一个呈负电性(δ一)。
[讲述]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在极性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使分子的某一个部分呈正电性(δ+),另一部分呈负电性(δ一);非极性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 电中心重合。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 有极性和非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