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人文精神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20 20:2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注重培养人文精神
积极营造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人文气氛(之二)
程碧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教学人文氛围的重要途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明文规定,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纳入教学评估范畴。窃以为,这一方针的出台,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以及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造就未来社会高素质艺术人才。因此,“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大纲》语),已成为每个中学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为了努力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制定了一个“了解文学——欣赏文学——热爱文学——崇尚文学——参与文学”的总体教学规划。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了解文学,激发兴趣

改编后的高中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
格丰富多彩,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老师设计教案时,充分挖掘作品的有关文学常识、文学色彩、文学地位和文学价值,尽可能详细的介绍作者的成长经历、创作精神、语言特征、人物个性(品质)和艺术成就,一课、一单元或一册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要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作品和作者,使之对就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致不东路于仅有的课文学习,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形成自觉学习、广泛的人文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顺利积极地进入下一课、下一单元或下一季度的学习。
  这一教学环节举足轻重,是养成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奠基工程。绝大部分优秀的中学生都是因为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盟发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或当一名成功的演说家的动机,并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形成坚定的意志品格的个性特征,逐步完善和表现出他们的人格魅力。
  
二、 欣赏文学,传授方法

  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不是仅靠兴趣来维系的,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学情,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更有动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使他们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方针。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美读,培养语感。从体验作品语言艺术的角度,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语言和领悟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2、 提倡精读,揣摩妙点。从理解作品语言含义的角度,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3、 鼓励边读边议。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促成“再发现——再研究——再解决”的良性循环,培养创新精神。
4、 注重回顾读。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确认已经学到的方法,进一步鉴定思维方法,促进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5、 坚持课外阅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及时弥补课内学习的不足,潜意识地寻求意外的发现和获取更大的信息量。
  
三、 热爱文学,形成理念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说,“了解文学”是为了使学生“知之”,那么,培养学习“热爱文学”的人文精神,则旨在使学生“乐之”。
文学的殿堂里陈列着无以数计的璀璨的明珠。她们的形象丰富多彩,她们的光芒绚丽照人。不是执着的追求者,就无法步入这诱人的艺术境界,无缘感受那动人的艺术魅力。从特殊的意义上讲,当代中学语文教师担负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