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寓于品读语言中
澄海中学语文组 姜勇军
对于课文,特别是那些选自文学作品的来说,情感是本质,是灵魂,语言是载体,是作者情感跳动的音符。文学作品之所以感动人,也是因为读者在阅读的再创作过程中通过品读文字激起情感的涟漪,引起共鸣。如果不去揣摩文学作品的细腻深远的语言,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深沉细腻的感情,那么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感情的滋润,对语言失去了应有的热情与敏感度。语文的学科本质将被泯灭,语文的学科德育功能何以能够实现?
在21世纪的今天,道德普遍沦丧,情感荒芜已成为现代人专利,而自诩为新新人类的中学生,也同样面临这种困境。越在重点中学,竞争越激烈,学习压力越大,与父母关系的疏离,师生之间关系的功利化,同学关系的冷漠,学生就越感到情感的枯竭。他们有时会夸大自己的感受,觉得犹如生活在沙漠中,悲观绝望,由绝望走向反叛,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追求刺激、崇拜另类,甚至只是崇拜自己而已。这种极端的感情势必影响他的成长,让他们开始变得自私自利,学会以种种极端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焦虑、担忧、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他们开始厌学,对老师的教育充耳不闻,只沉溺在电游、足球赛、武侠小说,漫画之中,全然忘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对父母对家长,对老师朋友失去了感恩的心态,不会善待生活,感激生活,于是在一次次有意无意的举动中伤害了身边关心他们的至亲至爱的人,而可悲的是他们还浑然不觉,还在为自己的所谓的痛苦怨天尤人。面对种种类似的现象,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以有限的语文教学阵地来把情感已陷入迷途的祖国的希望拉回正常的情感的天地,让冷酷的情感沙漠出现温暖的情感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