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山去看海
——探索课改形势下的全新语文课堂
沧州市成功学校教师 王俊莹
关键词:探索 课改 全新 语文 课堂
内容提要:
一、充分的信任和理解,是创设新语文课堂的前提;
二、参与、合作,调动学生主体作用及学习热情;
三、灵活的课下作业,成为课堂的合理延伸;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工具,拓展语文课堂的空间。
沧州实行新课改已经一年多时间了,经过这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我的感受可以用课文中的几句诗来概括:“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败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个“海”、这个 “全新的世界”,是有别于以往传统语文课堂的全新的语文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试着把它概括为四点:
一、充分的信任和理解,是创设新语文课堂的前提
理解和信任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如果对学生的能力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就会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很少或根本不给学生说的机会。
实际上,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不同的知识、情感的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有表达、诉说的愿望。契诃夫曾说过:“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所以,我总是积极创设能激发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当然,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另外,我还经常走下讲台,参与到正在讨论的学生中间,及时了解、收集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没关系,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已经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有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我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我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我不教。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理解与信任,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参与、合作,调动学生主体作用及学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