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1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12 19:2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
        重庆三中  冯菲
教学目的:
  1、学习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
3、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内容。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型设计:品读课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 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1、 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
2、 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 查字典,明确《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并在文中勾画出来。
2、 补充多音字形近字。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播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一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
二、作者作品介绍: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了解安塞腰鼓:首先来看几幅安塞腰鼓的图片,明确:“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这与陕北古代的历史有关。“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它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古代战争擂鼓鸣金的场面,永远地消失了。然而,这种于激情和力量中的仪式,却深深地根植于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三、品读文章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一)知内容
1、 放录像
2、 谈感观:
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
  ①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③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3、 朗读课文,做评价。
A、听朗读录音
B、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问:打响在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是什么样的腰鼓?试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