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唐天平湘潭雨湖区教研中心
一、 素质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运用排比的修辞产生营造激越气氛的表达效果;
●体会文章外在的语言形式与内在的表达内容高度的统一
●理解排比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理解安塞腰鼓所表现出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力和欣赏能力。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2、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感受生命蓬勃的力量;培养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
●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二、学习方法导航:
教学中,以诵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品的节奏、气势,体悟语言的技巧和效果。同时,借助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三、聚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感受安塞腰鼓疾猛的节奏和恢弘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安塞腰鼓演出的录像片断
五、教与学师生互动
(一) 情景导入: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一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所深深打动。下面我们学习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一起学习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和表达的。
(二)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明确:
学生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教师讲解:
安塞腰鼓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关于作者
刘成章,1937年2月22日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文学常务理事,一级作家。1982年后主要从事散文创作,以家乡陕北高原为侧重的描写对象。已出版6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 关于安塞腰鼓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查资料,老师、同学相互补充得出满意答案。
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他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