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解答技巧
- 资源简介:
约10880字。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解答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对多数考生来说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成绩增长点。能否在短暂的时间内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掌握了解答技巧,你会明白这不是“梦”。
一、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技巧:
(一)请先尝试:
1、对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3年全国卷11题)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2、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5年浙江卷11题)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4年江西等卷11题)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 至孝:极为孝顺。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 祷请:向神灵祈求。
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 访问:咨询,打听。
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
[简析]:1、C。此句中的“遇”作谓语,应释为“对待”,如《屈原列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B。根据文意,“庭除甚芜”是指庭院、台阶很荒芜杂乱。“除”是名词,作“台阶”讲。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3、D。“行旅”在句中作主语,应是名词,作“旅行、游览的人”讲。
(二)基本技巧讲析: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具体有以下几种推断方法:
1、联想推断:高考试题中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首先要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齐人以为让(鲁)(05年北京卷)。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让”。我们可以联想到《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学过的“(平原君)让魏公子曰:……”来推断。“让”作动词,是“责备”之意,那么该句意思就很清楚了:齐国人因为这件事(指庆封逃到鲁国,被鲁国接纳)责备鲁国(国君)。
有时运用联想成语推断更简便实用。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例如:①庄子入殿门不趋(05年天津卷11题)②善才绳之(97年高考12题)①句中的“趋”字,可借助成语“亦步亦趋”中的“趋”字来推断,为“小步快走”之意。②句中的“绳”字,可借助成语“绳之以法”推断出是“制裁”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