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议论文综合练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初三议论文综合练习(一)<br>
姓名: 学号: 成绩: <br>
一、阅读《早熟的苹果不甜》,回答。<br>
早熟的瓜果味道不佳,早熟作家的作品怎么样呢?我借了两本翻翻,不能说味同嚼蜡,但确实看不下去,还不只是“幼稚”两字能概括。我怕是自己成人的眼光看走了眼,又问几个看过这种“早熟的苹果”的中学生,他们也满是一脸的鄙视:不怎么样,我也能写。既然“不怎么样”,为什么这作家越来越早熟,年龄越来越小?说来原因也很简单,“早熟的苹果”虽不好吃,但好卖,因为总有人抱着猎奇心理想“先尝为快”,再加上记者的□□□□,出版社的□□□□,家长的□□□□,孩子们被扭曲催熟的功利心,就这样结出了一个个看似鲜艳其实食之无味的“早熟的苹果”。<br>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这确实是经验之谈,毕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我认为,这个早要有个“度”,不要早到六七岁的娃娃都去当作家,早熟必然早衰,江郎才尽,伤仲永的故事便是例证,“融四岁,能让梨”,可是当作家就未必行了。而且,少年作家偶尔出个把,倒也可给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可照时下这种态势,一出就是一批,年龄越来越小,捧得还越来越高,却未必是文坛福音。须知,“早熟的苹果”固然好卖,可要到处都是,供过于求,怕也只能降价处理,乃至烂街。<br>
作家这一行,自然不必看得太神圣,但丰富的阅历、社会经验、人生感悟、文字功底、审美情趣、观察能力以及艺术悟性和忍耐精神,都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和提炼,一个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是无论如何无法具备这些条件的,硬让他们春行秋令,去当“早熟的苹果”,或许确能卖个好价钱,一鸣惊人,但从长远来看,对他们自己对文坛健康繁荣都不是什么好事。不好吃的苹果,熟得再早,也不会受欢迎,还是鲁迅先生那句话说得好:即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好诗。<br>
1.作者针对一种怎样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又是怎样的?(6分)<br>
答: <br>
。<br>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5分)<br>
答: <br>
。<br>
3.作者说“这个早要有个‘度’”,你认为青少年作家应该达到怎样的“度”?(5分)<br>
4.第二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阐述的问题是 。(5分)<br>
5.将“拔苗助长”、“恶意炒作”、“精心包装”三个词准确地填入文中方格内。(6分)<br>
6.作者用“早熟的苹果”来比喻这一不正常现象,请你试着用另一个比喻来形容这种现象。(5分)<br>
答: 。<br>
二、阅读《风不能把阳光打败》,回答。<br>
“但是”这个连词,好似能把皮坎肩缀在一起的丝线,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比方说:你这次的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比方说:这个女孩身材不错,但是——皮肤黑了些。<br>
我想,“但是”这个词刚发明的时候,它前后意思的分量,应是大致等的。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单纯纽带,并不偏向谁。后来在长期的使用磨损中,悄悄变了。无论在它之前,堆积了多少褒词,“但是”一出,便像洒了盐酸似的,优点就冒着泡沫没了踪影。记住的总是贬义,好似爬上高坡,没来得及喘口匀气,“但是”就不由分说把你推下了谷底。“但是”,成了把人心捆成炸药包的细麻绳,成了马上有冷水泼面的前奏曲。让你把前面的温暖和光明淡忘,只有振起精神,迎击扑面而来的顿挫。<br>
其实,所有的光明都有阴影,“但是”的本意,不过是强调事物的两面。可惜日积月累的负面暗示,“但是”这个预报一出,就抹去了喜色,忽略了成绩,轻慢了脚步,贬斥了攀升。<br>
一位心理学家主张大家从此废弃“但是”,改用“同时”。比如我们形容天气的时候,早先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今后说:“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br>
最初看这两句话的时候,好像没有多大差别。可是,你不要急,轻声地多念几遍,那不同的分量和语气就体会出来了。“但是风很大”——会把人的注意力凝固在不利的因素上:觉得太阳好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风大才是关键。借助了“但是”的威力,风把阳光打败。“同时风很大”——它更中性和客观,前言余音袅袅,后语也言之凿凿。不偏不倚 ,公道而平整。它使我们的心神安定,目光精确,两侧都观察得到,头脑中自有安顿。<br>
一词背后,潜藏着的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br>
花和虫子,一并存在。我们的视线降落在哪里?“但是”是一副偏光镜。让我们聚焦在虫子上,把它的影子放得浓黑硕大。“同时”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均衡地透视整体:既看见虫子,也看见无数摇曳的鲜花。<br>
尝试着用“同时”代替“但是”吧。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勇气,因为情绪得到保养和呵护;你会发现拥有了宽容和慈悲,因为更细致地发现了他人的优点;你能较为敏捷地从地上爬起来,因为看见沟坎的同时也看到了远方的灯火……<br>
7.联系全文,说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和“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在表达的观点上有什么不同?(用简洁的话回答)(6分)<br>
答: <br>
。<br>
8.本文作者花了大量笔墨论述了“用‘同时’代替‘但是’”的主张,其意图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5分)<br>
答: 。<br>
9.你在生活中对同学的评价是否也存在着课文中类似的情况?读了本文,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一个人?(5分)<br>
答: <br>
。<br>
10.仿照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自造一句,使它与上文衔接连贯。(4分)<br>
答:你 ,因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