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解“寓教于乐”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另解“寓教于乐”<br>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br>
<br>
<br>
内容提要 “寓教于乐”一般意义上指教师的生动灵活的教学艺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乐”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愉悦的情绪体验。而这里笔者将通过一些个案与现象,直面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深入剖析,探究出教师承载着从社会、学校、自我多方面来的压力。教师为人师表的角色要求各种负性情绪的压抑,长期以往必然造成心理障碍、心理疾患的产生。恶果将是无庸置疑的。笔者呼唤全社会以及校方的理解与人性化管理,也指出教师自身要正确看待自己、悦纳自我,要学会调控情绪,要根本转变育人观,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各种素养,以期建立自信与教师威信,以求真正寓教于乐。<br>
<br>
寓教于乐是无数教师追求的教学理想境界,教师以一种生动灵活的方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快乐、主动的接受。很多人都认为如此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笔者认为教师的快乐与否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因素。因为——<br>
一、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br>
如果你真正了解教师,那么你一定会在他们满面春风的上课完毕后,在他们与学生亲切和蔼的交谈后,听到他们长吁短叹,体会到他们的焦虑与担心,发现他们“不上眉头,萦绕心头”的忧伤,甚至想到夜里他们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焦躁。这种“负性情绪”“灰色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积累,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个体“载不动许多愁”时,就会出现“零存整取”,导致教师的心理障碍、心理疾患,甚至走向极端,上演一出出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悲剧。不信,请直面这些现象:<br>
(一)焦躁型。<br>
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br>
(二)施暴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