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试论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浙江平阳水头三中 陈德利
“提要”: 本文主要从阅读教学方面试论: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思想,切切实实地做好学法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努力实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内化,培养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所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字”:自主;阅读;感悟;所得
学者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的哈姆雷特。”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过程,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还学生以独立的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反复品味;自主感悟,走进作品;自主所得,表达心声。在自读、自悟、自得的过程中,学生有所疑、有所思、有所问、有所得。引导学生历经阅读作品的全过程,体现的正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意识和方式。
一、自主阅读
日常教学过程中,关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主要是围绕发展思维进行的,而发展思维的核心问题是思维定势与新现象或新事物之间的矛盾。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是兴趣、是问题,没有问题难以诱发求知欲,无问题的学习只能是表层的、形式的和低效的。对语文学习而言,思维既是语言的重心,又是人类的一种隐形的、潜在的内部语言。思维的价值就在于:一方面有利于各种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让学生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良好的语言思维心理即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思维,以求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①
首先,书要有序阅读。学生要全面精读教材,包括单元提示、文本导语、正文内容、文本注释、课后练习及其他相关材料。全面阅读,可以借助提示、注释、课后问题,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正确理解消化文章;可以让学生对编者意图有所把握,从编者的角度学习认识作品;可以借助其他各种资料,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作者、评论者的角度深入理解作品,读出作品的原汁原味;可以质疑问难:用怀疑的目光审视文本,划出不理解的语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发表不一致的看法,对作品评头论足,给作品吹毛求疵;可以学习积累作品中生字新词,达到“四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