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考散文应做到“四要”
211161南京市江宁中学秦 葆
高考试卷有强化文学性的趋势,在现代文复习时,有必要强化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的复习。散文语句常常具有含蓄性、多义性与情感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就必须注意语句的多义性与含蓄性,需要联想生发开去。
从已选为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散文材料来看,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高考命题组选材的标准,也即文章本身具有的共同点:①内容充实。从风格上说,偏重于淡雅、清新、厚重;从内容上说,偏爱于充实。如2000年全国卷《长城》一文,既有长城景物的描写,又有游人心情的展示;既有对历史上的长城评价,又有对长城现实的评述,更有对民族生存发展的思考。融丰富的历史典故、现实的景物、人物和由此引发的深层思考于一炉,内容相当充实、厚重。②时代感强。选作高考阅读材料的散文,从写作年代讲,除1991年全国卷《世间最美丽的坟墓》写作年代较早,其他都是当代作家作品。更主要的是这些文章写的是现实的话题,思考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感受,时代气息浓郁,时代感强。③技法多样。选作高考阅读材料的散文,语言是较规范的,构思是较新颖的,结构是较严谨的,这些我们且不说。从表达上看,技法多样,也是它们共同特点,这既与文体自身特点有关,也与命题考查的需要有关。
那么怎样才能解读好高考散文呢?我们认为应力求做到“四要”:
一、要注意从理解层面上整体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这个特点,决定了散文往往是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由一些事物发展的片断、一些场面或景物组成。因此鉴赏散文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行文线索、感情脉络。除1991年全国卷中有一道题专考段落层次的分析和理解外,尽管近几年没有直接考查文章思路的整理,但却有不少题目,只要弄清了文章线索,问题就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