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个“设计师”
——浅谈教师如何设计语文课堂三分钟演讲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少体校 冷淼焱
传统的课堂似乎是教师的专属舞台,教师在舞台上自编自导自演着一出出并不一定精彩的戏,而学生只是跑龙套的或群众演员,有的甚至只是观众。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一席之地,而且取代教师拥有了主体的地位。教师虽然失去了自己的舞台,却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和展示的舞台,这可以说是教育形式的极大改进,令人欢欣鼓舞。
但笔者认为,一节课,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可以让所有的学生成为课堂这个舞台的主体,但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成为舞台上的主角。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一些活跃的,思维敏捷的学生可能会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舞台,充分展示着他们的风采;但另外一些学生却有可能被挤兑出舞台,又一次成为衬托“红花”的绿叶。为了弥补这种课堂上的不足,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提倡的新型课堂上,不妨每次让出三分钟,通过演讲的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成为主角的机会,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么,如何设计好这课堂三分钟演讲,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呢?笔者认为,教师是关键。虽然学生是主角,但教师是整个活动的主导,关系着预设目标能否实现。让出三分钟,并不意味着教师能够“置身事外”,相反,教师要在活动的不同阶段,担任不同的角色,身兼数职,确保课堂三分钟演讲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当好一个“设计师”,使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
教师要成为一个“设计师”,也就是要对每一次的演讲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确保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当的平台。为此,教师必须要做到两个“多样化”。
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无论进行什么活动,形式的单一总会扼杀学生的兴趣,课堂三分钟演讲也不例外。另外,学生的能力总是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因此课堂三分钟演讲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学生能力的发展而逐渐增加难度、变化形式。笔者将这些形式归纳为以下四个层次:(一)朗读层次 这种形式是最简单的,适用于有一定语文基础的学生,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把自己选择的文章用适当的语气表达出来即可。在准备的时候,学生需要自主查阅字典,弄懂文中生字难词,以确保朗读的流畅;除此之外,课前还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尽可能以最恰当的语气表达出来。但这一层次不需要学生记忆文章的内容,只要“照本宣科”就行了,所以难度系数不是很大。(二)脱稿朗诵层次 在这一层次,学生必须在上一层次的基础上加入对文章的记忆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课前对所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