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预叙方法论
作者:吴华亮 指导老师:魏远征
内容提要:与西方小说不同,中国古代小说中“预叙”的使用极为普遍,并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红楼梦》继续发展了以往小说的预叙方法,不再单纯以偈言、谶语或者相面、占卜作为预叙方法,而是大量使用梦境、曲词、判词、灯谜、酒令及诗词的方法来实现其预叙功能,使之对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命运遭际、故事情节发展及贾府的结局作了或明或暗的预示。
关键词:《红楼梦》 预叙
作为一种叙事时序,预叙即提前将未来发生的事件叙述出来。预叙需要事先揭破故事的结果,使读者的惊奇最后化为乌有。由于这个原因,在西方小说中,与倒叙相比,预叙较为少见。 [1](P.140-141)但在中国,自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到唐传奇,自宋元话本到明清长篇章回小说,预叙的使用都较为普遍。《红楼梦》继承并发展了以往小说中的预叙方法,使之更加丰富、多样、含蓄。
以偈语、谶语作暗示的预叙早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中就已出现,如《搜神记·韩凭妻》中,韩凭被康王囚禁,妻何氏“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2](P.487)这三句韵语暗示着将来的情节,即何氏“心有死志”。
到了宋元话本小说、明代拟话本小说,预叙就更为多见了,但大多是以说书人口吻径直说出。如《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当商人乔俊要娶周巡检小娘子春香为妾时,叙述人预言:“言无数句,话不一席,有分数这乔俊娶这个妇人为妾,直使的一家人口因他丧,万贯家财指日休。” [3](P.203)
到了明清长篇章回小说,预叙方法更为多样,并且已经成为作家有意无意的创作方法,且开始具有全书或书里某个线索的纲要性质。《金瓶梅》以相面和占卜作为一种重要的预叙方法。第二十九回“吴神仙冰鉴定终身”、第四十六回“妻妾戏笑卜龟儿”分别让吴神仙和老婆子为西门庆、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孙雪娥、庞春梅等人相面占卜,从而预叙了各自的命运。张竹坡对此评述:“此回乃一部大关键也。上文二十八回一一写出来之人,至此回方一一为之遥断结果,盖作者恐后文顺手写去,或致错乱,故一一定其规模,下文皆照此结果此数人也。此数人结果,而书亦完矣。直谓此书至此结亦可。” [4](P.432)可见这一预叙有总括全书的重要意义。
《红楼梦》汲取了以往中国古代小说中预叙的艺术经验,同时又有所发展。它不再纯粹地使用谶语、偈言、相面、占卜,而是采取了更广阔的方法来预叙,如梦境、判词、曲子、谜语、酒令、诗词等。通过这些方法对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命运遭际、故事情节发展及贾府的结局作了或明或暗的预叙,手法更为高明,技巧更为娴熟,内容更耐咀嚼。
下文将一一详细论述。
一,梦境的预叙功能
中国古代小说,从六朝志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