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考语文试卷集7(5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2年安徽省芜湖市(市区)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 (共100分)
一、(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组是( )(2分)
A.嗤(chī)笑 停滞(zhì) 杳(yǎo)无消息
B.嗜(sh)好 要塞(sài) 徇(xùn)情枉法
C.玷(zhān)污 和蔼(ǎi) 挑拨离间(jiàn)
D.驽(nú))钝 别墅(shù) 生拖死拽(zhui)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2分)
A.勤劳简朴的村民们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B.大连队前锋杨晨下半时攻入至胜的一球。
C.妈妈唠唠叨叨不停,她烦燥地合上了课本。
D.默默无闻的小芳居然唱得这么好,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 。
②一个人开始大手大脚花钱,他总是有条 的,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
③县农会主席老杨同志,被分配到第六区来 督促秋收工作。
A.留念 界线 检查 B.留恋 界线 检查
C.留念 界限 检察 D.留恋 界限 检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我市青年志愿者掀起了形式多样的为残疾人献爱心活动。
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D.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
芜湖是皖南的商业中心,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对于我们建设具有现代文明的开放城市,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A.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人文环境的开发,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
B.注重人文环境的开发,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
C.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人文环境的开发
D.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注重人文环境的开发,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陈涉世家》选自司马迁所著纪传体通史《史记》。
B.《春夜喜雨》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C.《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
D.《竞选州长》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海内存知己, 。(1分)
(2) ,往来无白丁。(1分)
(3)瀚海阑干百丈冰, 。(1分)
(4) ,碧水东流至此回。(1分)
(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两句是
, 。(2分)
(6)《岳阳楼记》中体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名句是
2002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一、汉语知识的应用(共5分)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拼音。(1分)
拈轻怕重( )深恶痛疾( )
2.在横线处按指定音节填字组词。(2分)
生活(jié ) 据 不(chuò) 劳作
不屑置(biàn ) 保持(jiān ) 默
3.按要求扩展下面的句子。(2分)
同学们谈论世界杯足球赛。(说清楚“谈论”的状态)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古诗文默写 。(10 分,每小题2分)
4.□□□□□,天涯若比邻□□□□□,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6.寡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也。向吾不为斯役。则□□□□。 (柳宗元《捕蛇者说》)
8.“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
(1)
(2)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5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3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2分)
5、阅读《萌芽》,完成 11——13题(共15分)
萌 芽
刘 柳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吃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干?”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
2002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语文考试
第I卷 基础知识及运用(35分)
一. 本题共24分。1—8小题为单选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满、涂黑。9—10小题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1. 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镌刻( ) 嗤笑( ) 中看(zhòng)
B. 夭折( ) 婆娑( ) 对称( )
C. 造诣( ) 脑髓( ) 逞强( )
D. 琼台( ) 惬意( ) 憎恶(wù)
2. 词语中划线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触目伤怀(心) 不毛之地(草木)
B. 姹紫嫣红(娇艳) 拍案而起(桌子)
C. 感慨良深(很) 无边无垠(边际)
D. 深恶痛疾(痛恨) 惟妙惟肖(巧妙)
3. 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A. 离开水的鱼儿,嘴巴一张一翕的,像是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幸。
B.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C. 绿茵场上,足球健儿们精神矍铄,斗志昂扬,精湛的球技倾倒了数万球迷。
D. 这位画家的山水画有深厚的功底,他临摹的《乡居野趣》几乎和真迹雷同。
4. 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儒林外史》和《水浒传》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
B. 《菜园小记》是吴伯箫的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的小说。
C.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D. 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桃花源记》、《马说》、《岳阳楼记》、《狼》。
5. 按原文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②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③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④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⑤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⑥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⑦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A. ①⑤③⑥④⑦② B. ④⑦②①⑤③⑥
C. ④⑦②①③⑤⑥ D. ④⑦⑥①⑤③②
6. 文言划线词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 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 执策(马鞭子)而临之
B. 狼亦黠( )矣 薄(轻微)暮冥冥
C. 默而识( )之 亲戚畔(挑衅)之
D. 望其旗靡( )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
B.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宋词《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首诗中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8. 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
A.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寓之酒而得之心也。
B.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
C.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2002年常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共32分)
(一)(共1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l一2题。
悲浪翻滚,台海呜咽。到28日凌晨3点半, 海峡两岸的“华航”空难已过去整整60小时,
在这60小时里,从澎湖到台北,从香港到北京,从广西到福建,悲情 。血浓于水的骨肉情高于一切,燃眉之急是救人,是帮助罹难者的家属。搜救、善后工作在两岸之间默契地展开。
(《人民日报》2002.5.29)
1.依次给上文三个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yèn nàn jiān (B)yàn nàn jiàn (C)yàn nán jiān (D)yè nánjiàn
2.依次填入上文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震惊 弥漫 (B)震撼 弥漫 (C)震惊 迷漫 (D)震撼 迷漫
阅读毕淑敏《造心》中的片断,完成3—5题。
①孔雀绚丽的羽毛,是大自然物竞天择造出的。②白杨笔直刺向碧宇,是密集的群体和高远的阳光造出的。③清香的花草和缤纷的落英,是植物吸引异性繁衍后代的本能造出的。④钢铁般坚韧顽强的性格,是靠优异的禀赋并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⑤我们的心,
3.揣摩第②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出”,对它涉及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密集的群体 (B)密集的群体和高远的阳光
(C)笔直刺向碧宇的白杨 (D)白杨笔直刺向碧宇 .
4.对上文所用修辞手法及其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了孔雀的美丽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B)第③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花草落英是其自身本能的杰作。
(C)第④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坚韧顽强的性格的特点。
(D)全段构成排比,表明了多姿多彩的万事万物是其本身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5.填入第⑤句空格处句意准确、句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不否认是在长久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
(B)不是在长久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吗?
(C)是在长久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
(D)难道不是在长久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吗?
下面语段摘自某中学生杂志,阅读后完成6—8题。
①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②一方面解开了学生的束缚,让他们真正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放开手脚抒写优秀的佳作。③另一方面也能使得部分学生淡化审题,任意而为,放弃对话题作过细分析,因而庸作颇多。④所以我给大家讲讲话题作文的分类及其应试对策,一定会使你们受益匪浅。
6.语意重复、哕唆的一句是(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7.语意跳跃、不连贯的一句是(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8.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二)(共8分)
9.默写古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1)两岸青山相对出, 。 (2) ,清风半夜鸣蝉。
(3)江山如此多娇, 。 (4) ,尚思为国戍轮台。
(5)野芳发而幽香, 。 (6) ,映日荷花别样红。
(7)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8) ,不以己悲。
(三)(共4分)
10.按要求表达。
2002年包头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字母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20分)
1.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咀(jǔ)嚼 坚韧(rèn) 天堑(qiàn) 荼(tú)毒生灵
B.蜿(wān)蜓鸟瞰(kàn)不辍(chuò)坚定不渝(yú)
C.恶(ě)心 接洽(qià)造诣(yì) 踱(dù)来踱去
D.裨(bì)益 褴褛(1ǔ) 作揖(yī) 敷衍搴(sè)责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矫健 葱笼 风中残年 难以置信
B.清晰 闪烁 重峦叠嶂 巧妙绝纶
C.游弋 殉职 杳无消息 循情枉法
D,秀颀 启迪 痛心疾首 招是搬非
3.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在教室里,王飞忽然发现自己带的《悟空传》不见了,他说:
A.哪位拿了我的《悟空传》?
B.咳,这倒怪了,我的《悟空传》怎么说不见就不见啦!
C.同学们,谁看见我的《悟空传》啦?
D.我的《悟空传》自己长腿了吗?
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电脑的普及,网民越来越多,随之而生的网络性心理障碍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B.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C.出版界在出版创新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在少数。
D.你完全没有把事情弄明白,就说这全是我一个人的错。
5.作品、作家、时代或国别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有才板话》 赵树理 现代
B.《最后一课》 布 丰 法国
C《陋室铭》 刘禹锡 唐代
D.《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代
阅读《听潮》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10题。
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在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棵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 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而且声音愈响愈大。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刺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声音。它朝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6.第一段依次描写的大海的景物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