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能说会道”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让学生“能说会道”<br>
<br>
山东省枣庄市第一中学 张 磊<br>
<br>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基本能力的分解,会听说,能读写,是一个合格高中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以农村学生为主的高中,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接受过“说话”方面的专项训练,再加上不少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往往只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听说训练,尤其是说话能力的训练,不少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往往是前言不搭后语,语言逻辑混乱,用词不当;平时与别人交流,也是说话罗嗦,思路混乱,语言不得体,词不达意,更遑论在正式场合发言了。但是,将来学生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不会“说话”是不行的。许多考入高校的学生反馈回来说,由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各种场合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在交流中常出现阻隔,影响了自己学业的进步和能力的再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会“说话”,才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形成完整的语文能力。为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方面,实施了一个系统工程。<br>
一、让学生敢于开口<br>
许多学生由于很少有公开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或是没有经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在私下场合里他们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一到公开场合或正式场合,就只会低着头,脸憋得通红,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所以,要让学生敢于开口,就要驱走他们心中的交流恐惧感,主动地去与别人交流,去陈述自己的见解。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br>
1、学生刚一入学后,就让每个学生到讲台上作一个“自我亮相”。每人用两分钟的时间,谈一谈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和自己的爱好特长。这样首先就让学生互相认识,消除了陌生感,又让学生互相增进了解。<br>
2、在每节语文课里拿出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我们把这一训练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发言阶段,对说话形式和内容不加限制,按照学号顺序,每次两位同学发言,可以诵诗,可以读文,可以讲故事,可以说个笑话,总之,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学生可以即兴发言,也可以事先准备发言稿。说话时,同学<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