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课程标准下的快乐文言文教学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点尝试
对于文言文,许多学生抱怨难学——文言文是古代语文的一部分,它老早就脱离口语交际领域,成为一门只有认真学才能会的学问了,对初中生而言,初学它真好比是天书;许多老师抱怨难教——要让学生先“识字”,后才能理解内容,这一道“文字”关,就已经让老师们头疼万分了,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一直成为教师的心病。 然而,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却似乎想把文言文作为“重头戏”:一是新课标调整了文言文的比例,新教材中的文言文数量增加了不少。二是在单元编排上有了新的调整。一改以往文言文单独组成单元的编排模式,而把文言文同现代文直接组合在一起。
压力也是动力,新课程标准和新实验教材以及考试对文言文策略的一些变化,本身就体现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和社会对文言文基础教学的关注。的确,学好文言文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于家国于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放弃这些“咬文嚼字”的“国粹”,无异于是对祖先、对民族的“背叛”。在这种社会要求下,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更应该审时度己,加大创新力度,以求找到科学、高效的、独特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既然“丢”不下文言文,不如去试着喜欢文言文,试着让学生去快乐的学习文言文。在参加新课程的教学试验的一年中,我尝试着这样做了,结果收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试着作一赘述,恳请行家雅正。
一、自主合作,初通文意 。
古今语言差别很大, 疏通文字,了解文意,是文言文教学的瓶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显得枯燥乏味。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必须先转换教学的“主角”,让教学的主体——学生——真正站到教学主体的位置上来。因此,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真正得到体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取知识、训练技能的天地。在疏通文字,了解文意方面,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合作中,质疑解难,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由于教学角色的转换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新课程考虑了初中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些浅显有趣的文言故事。
二、互相挑战,明确巩固。
在粗知文意的基础上,可采用挑战的形式,促使学生对文言字词句的做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方法是:(一)准备阶段:小组里,大家列好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句,准备向别组挑战;为防备被人考倒,小组里的每个人必须过关。(二)生生挑战:挑战者指定被挑战者,要求被挑战者离开书本资料,对字词做出解释,根据结果确定给哪个小组加分。(三)师生挑战:先是学生向老师挑战,挑战成功加倍加分。然后是老师采用多媒体向所有学生展示挑战的内容,老师就可以乘机将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句落实到位。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