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2/14 19:5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欣然(xīn ) 遂至(suì) 未寝(qǐn)
藻荇(zǎo xìng) 竹柏(bǎi)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同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苏轼死后谥号“文忠”。
他自幼受过良好教育,21岁中进士后,做过主簿、签判一类的地方官。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求外职,出为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后因“乌台诗案”又被贬为有名无实的黄州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苏轼任翰林学士,又因与司马光政见不合,出为杭州知府。新党重新执政后,他被远谪惠州、琼州。宋徽宗即位(公元1100年)后,被赦召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的诗、词、散文、书法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拓了豪放派的一代新风,有《东坡全集》传世。

三、背景知识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一点丢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四、课文注释、译文及分析

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农历十月十二日,已是初冬时分,夜里已很有点寒意了。寒夜寥寂,“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门来了。“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生动。“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作者的兴奋和喜悦之情都已概括在“欣然起行”这四个字中了。“念无与乐者”这个“念”字,由“欣然起行”的“行”字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作者在寂寞中求伴侣,见明月而思同心,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句:“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至”二字表面看来很轻淡,好像不假思索,其实却包含着能一同赏月者只有一个人,非这个人不可的意思。“寻”有一种急欲找到的迫切感,这就写出了作者渴望与知心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亦未寝”的“亦”字,写出这一对朋友心情相似;对方的“未寝”也正是作者意料之中的事。末一句,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作者鄙弃人世的喧扰,爱在清寂中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纯洁的境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