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原则: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法之魂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2/14 14:5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愉悦原则: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法之魂
韩寒东
  近两年来,我国教学理论界提出了“以现代启发教育为基础,建立我国教学方法理论体系”的主张。这既是对历史的反思,又是对未来的昭示。经验告诉我们,在每一次重大社会变迁的时候,教育及其方法都必须做出相应的调适,尤其是从指导思想上为教育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富于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或”模式假设”。笔者以为,在即将迎向二十一世纪之际,立足素质本位,以愉快教学作为启发教育的手段,以愉悦精神涵养和统整中学语文具体教学行为,乃我国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法建设之魂,也是未来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从“教本主义”到“学本主义”: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思维模式的回顾与反思
  近些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法改革,且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比如,在破除全国一贯制的苏式模式,创立各种特色的新教法方面的确成绩斐然,然而,仍然没有摆脱“教本主义”模式的樊篱,遗忘或忽视的仍然是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研究。我们知道,教和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的对象是学生,教的目的是学习;教的依据是学,教法的依据是学生。多年的教改,正由于只是教法自身的研究和改革,教法和学法失衡后无法持恒,教法研究和改革在深度挖潜后受阻难进。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以为,多年教法改革虽成就辉煌,但整体教改依然囿于”教本主义”的窠臼。
  除了传统教学思想信奉名师出高徒,重视师资师能师承,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抑制人们教改思维的扩散辐射之外,理论的贫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其表征有二:一是语文教学理论的贫乏。我国语文教学是实践史久而理论贫乏,远溯唯孔丘,近揽独叶圣,大抵如此。“教是为了不教”是叶老的重要主张。但如何”教”方臻“不教”之终极佳境,叶老并未开列善方。二是语文教学方法论的贫乏。论及教学法方面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然所论皆为基本原理和教法的基本内容,偶有“新论”也实乃以学习兴趣之类的心理机制的研究为点缀而已,并没有科学全面的理论指导的改革实践和具体有效的操作体系。相当部分刊物也刊载了一些研究“学”的文章,但是几乎所有的“学”的研究都停留在学习心理学抽象的理论研究层面,没有能再深入一些研究课堂教材学习的具体方法,更没有建立以“学法”为中心,设计“‘教’学法”的新的思维模式。从一些教改实践家们的经验来看,带有鲜明“个体主义研究”性质的范例无疑渗透着个体的睿智,然难以推普,颇有曲高和寡之嫌;“学生为主体”是目前很受推崇的,察其实践,“主体”的活动,不仅取决于而且最终服务于“主导”的教法意图;因为没有学法的参与,因为没有以学法为根本设计教法,所以最终仍是教师和教法的主宰,学生仍是围着老师转。
  当下比较流行的“个体主义研究”性质的范例、经验,充其量乃教法方面的一得一失的收获,不仅难以构建“教”与“学”的完整系统,更无力营构包括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的理论化的操作样式。当然,我们并不苟求任何一种模式必具普遍的适用性,因为面临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逻缉上允许或重于斯或重于彼。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不同,教学的过程和运用的方法就会不同,形成的教学模式也就不同。教育实践者选择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上的倾向不同,其操作的样式也会不同。反之,操作样式不同,由此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也就不同。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