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7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br>
教学目的:<br>
<br>
一、体会本文围绕中心,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学习悼词的写法。<br>
二、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br>
<br>
教学过程:<br>
一、导入新课<br>
同学们知道这样一个墓志铭吗?——“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这是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 <br>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br>
二、分析课文<br>
(一) 课文简介<br>
马克思于 1818 年 5 月 5 日诞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1844 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1883 年 3 月 14 日,马克思——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心脏停止了跳动。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亲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参加人数不多,但他们身后却站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候,与他一生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一篇极其重要的讲话。他满怀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出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br>
(二)本文的文体及特点<br>
提问: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有何特点?<br>
明确:是悼词。(1)从内容看,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做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2)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br>
(三)以马克思精神学习这篇关于马克思的文章。 <br>
<br>
“思考一切。”——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精神,<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