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则通,截则断——小议以自读笔记为载体的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教师评价的作用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2 16:5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疏则通,截则断
——小议以自读笔记为载体的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教师评价的作用
           怒江中学语文组 曹蒨 2004/11/6


04年的十月间,本人有幸连续两次观摩了由冯立老师执教的《第二次冒险》的小班化教育实践课。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来看,第二次比第一次更能反映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一次他不单纯地追求形式,而是更注重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课堂上有好几次适时的鼓励,燃起了学生的思维火焰)教师在这堂课上常处在关注学生的状态下,使更多的学生在小班化教学中获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疏则通,截则断”,让我们通过对两次课堂片段实录的分析,来看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教师评价的作用:
一、想办法,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10 月11日冯立老师在第一次教《第二次冒险》的时候,由于前期的设想中内容安排的过多,当教学阶段进入对文本进行析疑探究时(自读笔记第三部分,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探究能力的部分之一),因时间的限制制约了师生互动的有效进行,原本冯立老师设计的“通过对问题的筛选,挑选出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问题来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中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自信独立,善于协作的合作精神”的教学意图没有很好的得以体现。学生虽然是“动”起来了,终被教师因时间的不充足而显现出的焦虑情绪削弱了兴奋的势头,使“动”只流于形式而并非实质。比如当学生讨论到人物外貌描写句子的作用时,教师对讨论的结果不能有效地作出评价。下面是当时实录片段分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