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病状”浅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0 17:4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9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病状”浅析
湖北省汉川市教研室  熊圣平
电话:07128273800 E-mail:xsp2008@msn.com一、病状列举:
通病1:教师在备课环节和授课环节上,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只注重把结论交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是接受得了的、还是接受不了的,是理解了的、还是一点都不理解的,也不管有多少学生已经理会、多少学生还不理会,教师心目中只有自己已经准备好的答案,根本没有活生生的学生存在。
通病2:在人格上,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缺少“互动”。教师高高在上,俨然是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知识绝对比学生多得多,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师道尊严,不可侵犯。学生就是一群任教师指挥的小绵羊,要你们向东,你们就不能往西;这篇文章分为三段,你们就不能分为四段。
通病3:课堂是教师搬弄教参、演示教案的场所。教师依照教参写成了教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展示这种教案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把教参上的分析结论搬过来塞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把教师塞给的教条接收下来,教与学的过程就是“搬运——塞给——接收”这样的一个过程。
通病4:课堂程序老套,模式固定划一。不管讲哪篇课文,也不管是哪种文体,都是一套模式:打开课本,出示课题,介绍作者或写作背景,朗读课文,解释词语,给课文分段,逐段讲解,概括段意,归纳中心,介绍写作特点,布置练习。这是学习整篇课文的套式。
通病5:教师“问”得太烂,包办代替太多,“满堂灌”现象严重,学生无思考余地。有的教师认为提问就是启发式,讨论时提问,讲解时也是提问,而不是在讲解中去点拨或启发;有的教师不管问题是重点还是非重点,是深还是浅,是必要还是不必要,照样一问到底;甚至有的教师一番“狂轰猛炸”之后,自问自答,包办代替,这样问,好像是一种提醒,但是不让学生思考回答,一点作用也没有。
通病6:对课文整体把握不够,而局部剖析有余,肢解文章,面面俱到,唯恐疏漏。对课文的理解忽视了由整体感知到局部研究、由局部研究再到整体感悟的认知过程。即使是局部研究也是每个局部都精雕细琢,平均使用力量,没有突出重点,也没有突破难点。
通病7: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少,而教师讲得太多。一节课下来,学生读课文(包括默读)的时间也不会超过10分钟,45分钟里教师讲的时间占去78%;有的语文课堂根本听不到学生的读书声,也看不到让学生默读,而是由教师的滔滔不绝代替了学生本应该有的书声琅琅的和议论纷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