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操作过程中的“误区”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8 14:0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阅读教学操作过程中的“误区”
( 张宏伟  山东省邹平县教育局教研室   邮编256200)
阅读能力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提升语文水平的最为有效的方法。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的阅读方式和方法,并就阅读过程中的学生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过程和方法是当前课程内容改革的一大追求,强调过程和方法正是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体现,表现了语文学科阅读与鉴赏方面的新高度,但这些方法如何落实,过程怎样实施,确是每一个执教老师悉心考虑的重点。不然,为此所做的一切都只是“过程”和“方法”,究其阅读目标的实现只是事倍功半。
  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读书声已成过眼云烟。充斥课堂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说教,学生无休止的练习。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重竖“阅读教学”的旗帜,但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老师并未真正落实到位,语文课堂要求的阅读方法很多,象“快速阅读”“浏览全文”“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这些在课堂上只是形式,只是过程,表现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失误有:
  “读的任务”缺失,“读的时间”投入不足。
  语文教学必须给学生读的时间、读的任务,在各种读的形式中,促使学生的认知思维、个人情感、审美趣味得到调动和发展。这里所说的“读的任务”可以是老师指定的阅读范围,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主的寻找自己有疑问或感兴趣的部分。但有一点必须明确:不能不给学生读,不能不给学生读的要求,不能不对学生读的效果加以检测。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听了很多课,或许是有人听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安排了不同环节的阅读,并且阅读的方式不尽相同。笔者有个习惯,听课过程中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我都要和学生一同实践,结果发现很多阅读任务实践起来都难于完成,不是难于读,而是时间不够用。一堂课结束,教师布置的阅读不少,但没有一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完,问之,则曰,“学生都已预习过,课堂阅读花费太多的时间,学生学不着东西,你来听可又不能不读。”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曾做过调查,高中学段三个年级分别抽查了20人,分别从现行的高中各学断六册课本中各选一篇散文和文言文,让他们进行朗读训练。结果显示,散文达到朗读要求的仅2人,读完后不出语音差错,注意了停顿的5人,无读音错误,仅为认字读书的15人;文言文情况更糟,不出读音差错的仅11人,会断句、知道停顿的简直凤毛麟角。高中学生的朗读情况令人堪忧。
  “阅读环节”设置不合理,“阅读内容”割裂整体。
  阅读环节要安排适当,一节课在什么情况下读,一篇文章应该读什么地方,读的形式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这些问题不能太随意,都应该经过认真的考虑。总的原则是:读的形式要配合教学的流程和内容的需要。笔者听过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苏轼的《赤壁赋》,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展示了一幅图片“黄冈赤壁图”,接着教师满怀激情的介绍苏轼及“乌台诗案”的背景,情景渲染效果很好。然后,教师播放了鲍国安诵读的《赤壁赋》。听着鲍国安那演绎得淋漓尽致的诵读,感受到苏轼那超然物外、旷达淡然的情怀,我顿生一种萌动,非跃跃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