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技巧,重方法,准确审题立意
云南景东一中 杨勇 (676200 13887975105)
审题,指的是“做文章或答题前仔细了解题目的要求”(《现代汉语词典》)。我们所说的审题就是仔细了解试卷上给了什么,要求什么。审题是一种能力,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的综合运用。高考《考试说明》的基础等级写作规定作文要“符合题意”,就是要求对作文试题上所展现的各个部分的文字材料进行仔细审读和揣摩,认真的理解试题中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准确全面地理解作文试题的题意,不偏不漏地按要求作文。作文符合题意是写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条要求。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存在的失误主要有:
1、忽视话题,另起灶炉。
例如2000年作文要求以“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为话题,可是有的考生却偏偏写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答案始终是唯一的”。又如2001年的高考题,一些考生把“诚信”写成“信念”“得失”“取舍”“学会放弃”,显然忽视了试题“请以诚信为话题”这一重要要求,抛开了话题。其实,话题作文再开放,也不能漫无边际,审题难度降低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审题,近几年高考,有的考生仅得几分,最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没有审好题。
2、忽视审题,偏离题意。2002年的作文“心灵的选择”,话题虽然宽泛,但也不是毫无原则的宽泛无边,它是有一定限制的。这个限制就是“选择”的修饰定语“心灵”。“心灵的选择”就是选择者在矛盾的境况下,对某种思想、品德、精神、情操等向真善美升华的选择,而有的考生由于对话题的限制缺乏认真分析,只在“选择”上作文章,恰恰忽视了“心灵”的矛盾斗争的阐述和叙写,远离“心灵”,与话题作文的限制有较大的距离,是不符合作文要求的。
3、忽视立意,认识肤浅。话题作文所给话题,不是标题,更不是主题,只是一个思维逻辑的起点,或者说仅仅只是射线的一个端点,围绕这个端点,可以作无数条射线。在同一话题下,切入的角度不同,文章的中心也不相同。话题作文的主题意向是不确定的,近年高考作文题意明确要求“立意自定”。所以,在话题作文中,考生的作文总是选材广泛,主题丰富多彩。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或给人以心灵的撞击,或给人以启迪,或给人以鼓舞。但是一些考生偏偏忽视对立意的推敲,写出的文章认识肤浅,内容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