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写作教学漫谈
朱典锴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进步,必然需要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而这类新型人才除了具备丰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充满创新意识的头脑。所以,社会发展呼唤创新教育时代的来临。
语文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语文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开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暴露出的不足日益突显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新大纲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一新观点更系统的提出了创新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此,笔者把写作教学上求创新的一些粗浅看法在此提出来,供大家商榷。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过多的注重语言表达及章法技巧的训练,在内容和结构上限制较多,导致大多数文章立意相同,选材一致,结构公式化,语言成品化。写人,则千人一面,叙事,则千篇一律,思想肤浅贫乏,缺乏真情实感。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所谓的学生生活空间窄,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差,而是教师作文教学不注重思维训练的结果。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生活是创新写作的源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文学创作立足于现实生活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所以,创作之始应当是先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的素材,从大自然中捕捉灵感,创作出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富有鲜明个性的文章。当然,写作和现实生活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若只限于对外在事物的观察而不用心去感受生活,也是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的,文章必然会走上“大而空”的道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感悟人间百态的能力,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