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去感受——《赤壁赋》诵读指导教学实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0/12 20:29: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830字。

  用心灵去感受——《赤壁赋》诵读指导教学实录
  (作者简介:蒋建华,男,36岁,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涡阳四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安徽省第三届“教坛新星”。)
  【教学思路】
  诵读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阅读能力必须在阅读中培养和提高,文言文阅读更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诵文本,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在诵读中理解内容、把握重点,进行审美感知,受到美的熏陶;在反复品味的基础上,熟悉、掌握文言及其规律,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作者夜游赤壁,触景生情,其喜与悲在文中随着写景叙事的变化而不断起伏,时而自在逍遥,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洒脱豪迈。全文景、情、理浑然一体,语言精警,声调和谐,既有整饬精致之美,又有通达流转之妙,充分体现了苏轼散文的“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非常适于诵读。
  通过必修1“表达交流•诵读”的学习,学生对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表现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践,为更好地诵读《赤壁赋》准备了条件。同时,通过一课时的预习,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对课文内容已有大致了解,所以我把诵读指导的重点安排为“用心灵去感受,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及其变化,体味文中的诗意之美、哲理之美”。教学过程以学生诵读、感受为主,通过译读、说读等,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再现文中场景,还原作者情感;教师予以适当点拨,必要时加以示范,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个性化的诵读再创作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诵读、鉴赏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课堂实录】
  班级:涡阳四中高一(18)        执教:蒋建华
  (上课)
  师:我们班的诗歌朗诵会冠军是陈亮亮吧?他比赛时朗诵的篇目是……
  生:(不待老师说完)《赤壁赋》!
  师:咱们欢迎陈亮亮再朗诵一遍《赤壁赋》好不好?
  (学生热烈鼓掌)(陈亮亮朗诵《赤壁赋》)
  师:比比赛时发挥得更好,对吧?陈亮亮的朗诵主要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比较好啊?
  生:(七嘴八舌)大方。有风度。像苏轼。(众笑)
  师:哪儿像苏轼啊?形象?
  生:不是。应该是……不好说。
  师: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