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说课稿2
- 资源简介:
约2090个字。
《木兰诗》说课稿
xsy050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本诗为乐府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优秀篇章。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依据
(1)新课标主张“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重在于诵读,在诵读中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从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本单元的选文都是爱国注意题材,旨在使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英雄们的壮举,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正义感,珍惜幸福生活。
2、学生现状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以前接触到的古诗文较少,文言知识积累少,加之受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对《木兰诗》中的一些诗句、字词以及思想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力求凸现读的重点,以读带品、以品带析,深刻挖掘文本的意蕴,让学生在读中有所得有所悟。
3.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2)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了解互文、排比等修辞的作用(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