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 序 渐 进 逐 步 提 高
湖南省冷水江市七中 刘晓岚
邮政编码 417500
中学作文教学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的沉重在于: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功利性严重地困扰着广大师生。从教师方面来说,不少语文教师由于自身写作实践不多,对写作的规律和甘苦了解体会甚少,只能机械地按照课本上的写作训练单元进行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辞劳苦地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传授。但令老师们感到头痛的是:精批细改作用不大,写作指导收效甚微。从学生方面来说,绝大多数学生想学好语文、写好作文,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提起笔来不知从何下手,总觉得没事情可记,没观点可议,没感情可抒。但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又不得不写。于是只好编故事、说谎话,自欺欺人。总而言之,对于作文,教师打不起精神,学生提不起兴趣。
怎样才能改变学生“为提高考试成绩而写好作文”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正确含义,理解写作的真切意义与作用,把作文和做人、作文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树立全新的作文理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学生的写作也必须遵循这一认识发展规律。作文首先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解决选材问题,然后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概括、分析,上升到理性认识,解决立意问题。在此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逐步上升到感悟生活、表达主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写作指导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架起生活与作文的桥梁,使学生树立全新的作文理念,把作文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发掘作文材料。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逐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形成坦诚的人品和健全的人格,把作文和做人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