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色彩与民族审美》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7110字。
《诗的色彩与民族审美》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 董一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古诗鉴赏的相关知识。
审美目标: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最深的文化底蕴,从而热爱民族文化。
教学时间:1课时50分钟
课型:校本课
教学用具:计算机、数码投影仪、无线话筒
教学情景:这是一堂诗歌鉴赏课,是一堂“新课程杯”观摩课。屏幕上的背景是韩干的《照夜白图》,课题是《诗的色彩与民族审美》,多媒体教学座无虚席,有省市领导和许多语文界同仁。(铃声响起……)
师:俄国画家列宾说:“色彩即思想。”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有自己钟爱的色彩。向日葵的金黄是梵高生命的向往;莫奈用棕色表现伦敦漫天的迷雾,实则传达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缕寂寞和孤独;多瑙河流淌的是施特劳斯的湛蓝;四月的天空飘洒的是诗鬼李贺瑰丽的红雨。你能用色彩描写一下古代诗人的诗风吗?(亲切地提示)有人说,张爱玲小说的风格是葱绿配桃红,因为她表达了悲凉、凄凉、凄艳和寂寞的哀伤。
生:我喜欢的诗人是温庭筠,他的诗中充满“叶绿体”,能产生出丰富的营养,而我作为一个初级消费者,心情地享用他的诗。
师:好酷的比喻。(笑声)
生:我认为李商隐的诗是百花园中一朵淡紫色的奇葩,在每朵花瓣上都滚动着美丽的海蓝色的露珠,浪漫、神秘,透着忧伤,让人百感柔肠。
师:你把世间最浪漫的蓝和忧郁的紫都送给了李商隐。
生(很急的):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李煜的词风,就是蓝色了,更恰当些,李煜属于蓝色中的深蓝,象征南唐后主的帝王之尊,国破家亡,愁多、怨广、恨深,同时加上深蓝色的忧郁,使李煜具有古代诗人少有的双性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