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追求实效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评价形式浅探
□干方田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325023)
内容摘要
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语文老师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其中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是最为重要的一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总结了“常规化的书面检查”、“以活动建设为表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评价”、“考试”、“家庭、社区与学校共建”五种评价形式。实践中,要坚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原则;坚持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间互评相结合;坚持不懈、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变学生的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变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消遣性为有计划的积累性阅读和赏析性阅读。
关 键 词
课外阅读 评价形式 积累性阅读 赏析性阅读
正文
纵观这几年语文课程改革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目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教学要求也越来越明确”。然而,实践告诉我们,高中生特别是普通高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原因除为了应试而布置大量作业,导致学生课余阅读时间少和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阅读兴趣、能力和正确的阅读方向外,很主要的还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有效、科学、受学生欢迎的评价形式。
一、建立课外阅读评价形式的意义
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和激励,通过评价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并让学习者在感受进步中获得信心。课外阅读评价的主要目的无非也就是这样。老师通过评价能有效地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开展适当的课堂教学,同时通过评价还可以把握学生阅读的正确方向,在各种评价形式的作用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但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只布置任务,缺乏必要的评价。通过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对课外阅读没有阶段性和目标性的评价,学生往往会“将课外阅读停留在随意性、消遣性的状态”,不能提升到“有计划的积累性阅读和赏析性阅读层面”。同时学生们认为,老师如果能采用多种有趣的评价形式,那样更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总之,不管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实践的角度来看,评价就是指导,就是激励。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