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批互批作文的实践方法
江西万载 龙永忠
有的领导,也有不少老师认为,老师让学生互批作文,是老师偷懒,甚至在我们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学常规中,还特别有意思地规定学生写的大作文(老师要批改的,不批只查的称之为小作文),一定要有眉批和总批,眉批多少处,总批多少行,都有数字规定。真有意思!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在一些地区, 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个别教师刚刚引导学生自批或互批几篇作文,立即受到指责批评,全盘否定。当有的老师提出让学生自己批改时,他们认为可能有的老师会偷懒。
而教育名家魏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批改能力,在1979年3月起,发动他的上帝——学生们一起来搬这两座作业大山!可是在时间过去了20多年的今天,在不少学校还让我们的老师去搬这大山,真是让人感到痛心疾首!
就学生自改作文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就是当学生们走向社会,他们以后写的东西,不可能再拿回来让老师来批阅,看是好还是坏!而事实情形是他们将要自己去反复润色,反复修改!
我以为要让学生学会自批或互批作文,教师一定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准备,才能让学生自批或互批作文落到实处。
一、躬亲示范。
如果在从来还没自批或互批过的班级,突然让学自己互批作文,他们一定会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老师很有必要在班上抽出一篇有代表性的典范作文进行精心批改,有眉批有总批,各个方面都是学生学习借鉴的榜样!如果在班上选正反例文各一篇,均作出精细批改,那对学生的点拨与引导,就更有指导意义。
二、提出标准。
教师可根据自己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和专项目标,对一次作文批改提出具本的批改标准。
譬如,在一次课堂作文的互批课上,在教师下发示范批改文后,然后再对本次作文批改亮出批改标准:
1、常规标准:
以下十个方面,是魏书生老师在提导学生自批互批作文时亮给学生的标准,其实可以每次作文批改的常规标准:
(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几个;(4)有几处病句;(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先大致看几篇文章, 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 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7)看文章的选材: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8)看文章的结构: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9)看表达方式: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