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13190字。
六 离太阳最近的树
—— 毕淑敏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2.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4.掌握速读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旨。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电教法、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建议一】
用导读教学法、讨论法、电教法
1.《离太阳最近的树》的教学,要求学生领会速读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授速读的基本要领,如:养成默读的习惯;减少回视、准确扫视;采用“筛选”式阅读法,学会、预读;抓住实质性的关键词,有理解地阅读等。
2.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红柳的主要词语、句子、段落,然后再读课文,找出记叙挖红柳事件的句子和段落。
3.在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的关键句段,通过对关键词句及其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感受红柳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对红柳的感情;理解作者用大量笔墨渲染挖红柳场面以及详写司务长和“我”“算账”过程的用意,从而理解文章蕴含于“挖红柳”这一事件的深刻含义。
4.在情感目标的达成上,重点应该放在反思人类破坏生存环境的行为上,教师要补充相关材料,或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手段收集人类破坏自然的资料,如过度开发、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乱排乱放等,收集生态破坏的具体例子,如因生态恶化而引发的灾难——干旱、洪水等,再运用多媒体展示,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真切地感受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酷现状,从而引导学生思考、重视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 示例:
一、导入
运用声、画手段导入课文,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
二、阅读方法指导——速读的要领
(1)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
(2)减少回视、准确扫视,提高读速。
(3)采用“筛选”式阅读法。学会跳读、预读、猎读与直读,有意识地涉猎所需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