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23 18:1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诗歌鉴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嘉善高级中学  卫中英 金昊

我国素有“诗国”之称,我们的祖先创作的诗歌精品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是以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负载着深挚情感的有韵律的文学样式,它所抒发的感情比其他文学作品要更浓烈、更醇厚,而且饱含了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体现在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事实上,古人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学功能,我国历代的学者文人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过诗歌的启蒙。诗歌教学不是为了培养诗人,而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是要把美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里。托尔斯泰说,艺术的功用在传染情感,而所传染的情感能和谐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知和情,知是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把握世界,情是用审美的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而现在的应试教育只重前者,使学生功利化,成为缺少情感,缺少理想,缺少创造,缺少想象力的人,一句话,缺少人文素养。语文教学中亟待加强诗歌教学,就是要弥补人性发展在这一方面的严重缺损。
  诗歌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化心灵,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这样说,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重视古典诗词的诵读和积累,挖掘作品中的人文成分,大力宏扬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真正体现语文的素质教育,这也是符合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语文教育在突出语文的科学性的同时,越来越强调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生要具有“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教材中也相应地加大了文学作品的分量,而诗歌作品就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模式的探索,旨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通过诵读、鉴赏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目前诗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学生的现状分析:
笔者在一次校刊的编辑过程中发现,在103篇来稿中,记叙文所占的比例最大,约52%,其次是散文30%,而诗歌只有5首。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学生喜欢的课外书是小说、散文,对诗歌的认识仅限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上的诗词,而且学一首,忘一首。有些学生说:我们很喜欢古诗,但感到难度太大。读古文,疏通了文字就可以大致读懂;但古诗的意境却难以把握。有的学生说:对古诗还有点感情,毕竟从小到大也背过一些,对现代诗是一窍不通。诗情的消融,诗歌的凋零,对美学的隔膜,让人吃惊。连语文高考作文说明中都要加一句“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表明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萎顿,以致连最有激情的学生都远离了诗歌,冷落了美学。一个诗的国度,竟然没有了诗,没有了激情;应该最爱诗的青少年不愿读诗,读不进,也读不懂,这是何等触目惊心的事情!
(二)诗歌教学的现状:
1、观念落后,教法单一
  我们的老师教学时比较多地停留在对诗歌的判读上,即通过大量的词句分析,背景介绍,千方百计去弄清楚作者到底说的是什么。至于这首诗跟“我”、跟时代有什么关系,则全然不顾。教法简单而且随意性大,过多地分析,少了诵读,少了赏析,没了感悟,诗歌成了抽象地说教,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诗歌的兴趣。我们认为,作者说的是什么有时候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从中读出了什么。古人读诗就有“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诗无达洁”的经验。这个“读出了什么”,就需要感悟能力,要有感情体验、审美体验。教学诗歌就要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