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的特点。
2、 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特点。
3、 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4、 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二、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的特点。
2、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特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 教学导入:
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但别以为只有人才有语言,大
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你看那天上的云彩,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蚂蚁,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就得带雨伞;你看那水中的蝌蚪,不就像游动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已来到人间;你看那空中飞翔的大雁,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如果你观察过鱼儿,会发现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每两圈代表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那是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汪洋一片。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只要你会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今天就让我们一切来学习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二、 简介作者,学习生字词。
1、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2、连翘(qiáo)——翘起(qiào) 销声匿迹 萌发 翩然 草长莺飞 衰草连天(shuāi)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风雪载途 观测(guān)——玄妙观(guàn) 差异(chā)——差遣(chāi)——差错(chā)——参差(cī) 孕育
三、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知识及研究它的意义。
2、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