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教学中创造“对话”的天空——《离骚》课例
- 资源简介:
约4860字。
在文言文教学中创造“对话”的天空——《离骚》课例
苍南中学陈庆锐
【设计理念】
“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状态,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式”语文教学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疏通生字,生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能力目标:体会以比喻、象征为主的“香草美人”写法。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教学设想】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以独特的“楚辞”语言以及“香草美人”的写法,学生学习必修三《离骚》(节选)部分较为困难。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离骚》的兴趣,教者自选了人教版《离骚》(节选)部分,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贯穿课堂,让师生在对话的教学中碰出思想的火花。
【课例描述】
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请大家猜一下这幅对联和哪个人物有关?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打出幻灯片 )
生:屈原。
师:对,高唱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面对着坎坷人生路,写出了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在这里,屈原用他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他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他向世人表明:一个人应当怎样的生,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一、初次对话,理清思路
师: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思考本文的行文思路?
(播放乔榛朗诵的《离骚》)
学生听录音,看课本,读后回答
生: 1-7节写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节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
师:你的古文功底很不错,回答得很正确。
●评价:课伊始,教师就借用名家朗诵的磁带,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氛围中。
二、再次对话,探究品味
学生齐读课文的